截至今年11月大牛网配资,清城区洲心街综治中心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676宗,办结633宗,办结率93.6%;洲心街人民调解室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225起,成功调解220起,调解成功率达97.8%;凤翔社区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诉前治理化解物业纠纷共1349件,调解成功及司法确认合计687件……
近年来,清城区洲心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保稳定、构和谐、促发展”为主线,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为抓手,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聚焦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创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走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洲心路径。
打好矛盾化解组合拳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案”连着大民生。如今年洲心街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一起工人讨薪事件,洲心街综治中心接报后高度重视,立刻按照“1+6+N”工作机制采取行动,发挥部门入驻、联动处置职能,召集公安、社区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进行调处,同时发挥“N”个生力军力量,由法律顾问及“法律明白人”现身说法。经多番思想疏导、释法明理和协商沟通,用人单位与工人达成一致意见,于约定日期交付11人工资共110万元,至此该劳资纠纷圆满解决。
洲心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积极发挥核心枢纽作用,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6”大力量优势,吸纳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优秀党员、乡贤、治安员、社工、志愿者等“N”种力量,联动织牢基层解纷纵横网络,打好矛盾预防和化解组合拳,构筑最坚实的基层平安格局,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人民调解筑牢“第一道防线”
“感谢调解员为我们解决了纠纷。”11月,小象城泊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洲心街人民调解室向调解员表示谢意,并送上了锦旗。
此前,该名工作人员在索要停车费时被车主用手打到头部,双方矛盾升级。洲心街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到调解室进行调解,其间通过调解员不断的安抚、沟通、法律讲解、引导,双方情绪逐渐稳定,并达成调解协议,由驾驶员向小象城泊工作人员支付医疗检查费等费用,至此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得到解决。
洲心街道构建了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核心,村居人民调解室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为调解触角的多层次、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目前,洲心街人民调解室有专职调解员6名,村居人民调解室共22个,行业性专业性法律顾问15名,“法律明白人”89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功调解了多起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纠纷以及涉案人数达118人、涉案金额高达3464903元的劳资纠纷。洲心街道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处机制,形成调解强大合力。
多元力量共建“无诉”社区
在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的同时,洲心街道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开展“无诉”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近日,洲心街道凤翔社区某居民发现自家空调外机安装机位被其他业主占用,寻求与对方业主及物业管理处沟通无果。洲心街道信访办工作人员在进行调处时,依托驻凤翔社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法官、社区干部等工作人员一起对三方进行现场调解,通过释明法律、摆出利弊,最终达成了调解方案,三方都同意由物业出费用将该空调外机移走,当事人关切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洲心街道“无诉”社区建设以物业纠纷为切入口,以洲心街综合治理中心为1个核心枢纽,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整合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资源等6大力量优势,引入住建物业管理部门、住建房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电梯维保公司的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协会等其他综合治理部门的N项资源力量畅通“诉调对接”平台,统筹协调各方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其中,凤翔社区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由多部门联动参与,提供综合服务,包括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通过社区吹哨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洲心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调解力量作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主动履职,督促“法律明白人”发挥法治宣传员及调解员的作用,鼓励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村居、社区调解,推动调解机制落实有效,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减少群众诉累,让群众“急难愁盼”在家门口得到解决。
南方日报记者黄玉熹
通讯员邵雅莉大牛网配资